1/27/2009

赤頸鴨(Eurasian Wigeon)

赤頸鴨4004
2008.12.6 花蓮鳳林。雄鳥非繁殖羽。
紀錄一
在鳳林尋找斑點鶇以及小辨鴴時,無意中開到了鳳林地區的養殖魚池。在其中一個廢棄的池中,遠遠地見到池子的那頭有一隻沒見過的鴨子,害羞的牠一直待在那頭,不太移動。為了能更清楚的看見是什麼鴨子,我們慢慢繞遠路接近池邊,拍了一些照片,回來上網請教後,確認了是隻尚未成年的赤頸鴨。

赤頸鴨(2009-01-03塭底)5184
2009.1.3 宜蘭塭底。雄鳥繁殖羽。

赤頸鴨(2009-01-03塭底)5335

赤頸鴨(2009-01-03塭底)5337
2009.1.3 宜蘭塭底。最左方為雄鳥非繁殖羽,中央為雌鳥,右側為雄鳥繁殖羽。
紀錄二
年初趁著1月1日的連假到了宜蘭,又是看了網路資料得知塭底有巴鴨來臨。隔天再找尋巴鴨的途中,先是見到了尖尾鴨,再是看到了赤頸鴨。雖然這兩種都被列為普鳥,但是對我來說卻是相當少見的水禽,非預期而見的快樂,更令人開心許久。當時見到了立刻在窗上放好了砲枕,開使用相機拍攝了起來,來來往往的鳥友都是要找尋巴鴨的蹤跡,看到我停下來拍攝都忍不住好奇地問,
"有什麼特別的嗎?"
"有看到巴鴨嗎?"
呵~真的....我只是在看赤頸鴨和尖尾鴨。
關於尖尾鴨,請見http://fortraveler.blogspot.com/2009/01/pintail.html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

[型態特徵]
體長50cm。嘴鉛色,先端黑色,腳灰黑色。
雄鳥:頭部至上頸部紅棕色,額至頭頂為黃色。背部灰色,體側具明顯白斑。前頸至胸茶褐色,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黑色
雌鳥:大至黃褐色至紫褐色,羽緣淡色,腹面白色,尾下覆羽有暗褐色斑。

[生態習性]
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西自冰島、斯堪地半島、西伯利亞、東至堪察加半島;冬季南遷越冬於歐洲南部、非洲東北部與西北隅、埃及北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北部、中南半島、中國東南部、雲南、西藏西部、日本、南至加羅林和馬紹爾群島,亦偶見於格陵蘭與北美洲等,在臺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在台灣北部淡水河沿岸、宜花東地區為不普遍的冬候鳥。但在大肚溪口,卻為標準的冬候鳥,其族群次於尖尾鴨、小水鴨,而和斑嘴鴨相近。喜歡群棲,出現於沼澤、湖泊、水草叢生環境,擅於潛游,飛行快速而有力,並會發出響亮的叫聲。通常與其他鴨群共同棲息於台灣西部的沙灘上。有時亦在沼澤,或較深的廢魚塭覓食。 主要吃植物,嫩芽、莖、根等;水稻成熟時期,即以稻穀為主食。

[棲地環境]
河口、海灣潮間帶、潟湖、鹹水漁塭等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