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鳥(隼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鳥(隼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2/13/2008

紅隼(Common Kestrel)

紅隼(2008-12-13鳳林)4461-1

紅隼(2008-12-13鳳林)4467-2
2008.12 花蓮鳳林
紀錄一:這次拍攝到紅隼算是個巧遇~原本是發現田裡的斑點鶇因而停下來,這隻紅隼卻飛來停在一旁的高壓電塔上因而被我發現,不然牠原本躲在遠方檳榔樹花穗軸上的模糊身影,我是看不到的。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圖誌》、特生中心網頁http://tesri.coa.gov.tw/show_wild.php?id=145
[型態特徵]
體長約30~33cm,雄鳥略大;翼展69~74cm。
雄鳥:頭上至後頸為鼠灰色;背和覆羽紅褐色有黑色的斑點,飛羽黑色,尾羽略長,鼠灰色,末端白色,內側有黑色寬橫斑。腹面淡黃褐色,胸至腹部有黑褐色縱斑。
雌鳥:頭上到後頸以及被部均為栗褐色,有黑色橫斑,尾羽末端白色,內側橫斑較雄鳥寬。
飛行特徵:雙翼狹尖,翼下覆羽淡黃褐色,密布細橫斑;飛羽白色,密佈黑色橫帶。

[生態習性]
普遍之冬候鳥,在台灣出現於
每年9月至次年4月間。常單獨活動,會飛至高空原地鼓翼、身體略後傾,尾羽開展下壓,用眼睛搜索地面獵物,再急速俯衝攻擊、原地啄食或空中原地鼓翼進食。

[棲地環境]
分部於歐亞大陸、格陵蘭、非洲、印度、中國。在台灣出現於海濱溼地、河川、平原、低海拔農田或空曠地區、高山草原等地。常停棲於空曠地比較獨立的高壓電塔、電線桿上。

[面臨問題]
獵捕、殺蟲劑及農藥的過度使用。

10/03/2008

遊隼(Peregrine Falcon)

隼0207

隼0212  隼0221

隼(Falcon)是體型比較小的猛禽類。體型小所以飛行度快,而且擅長能在空中靈活的轉向。和地面上的獵豹一樣,都是速度極快的殺手。也就是這樣的因素,所以很多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或是戰鬥機,都喜歡用隼來命名,例如鈴木機車的隼(Suzuki GSX-1300 Hayabusa)、川崎的獵隼者(Kawasaki Zx-12R Ninju)、美軍的F-16戰隼戰鬥機(Fighting Falcon)等,可以看出人類想化身為隼,享受在空中駕馭的奔馳感。    

[型態特徵]
屬於大型隼類,雄鳥體長約38cm,雌鳥約51cm,雌鳥體型較大。頭上至後頭灰黑色,背部暗藍灰色,尾羽有數條黑色横帶。眼睛周圍黃色,腹面白色,頰有一明顯的垂直黑斑(俗稱帶耳機),上胸有黑色細斑點,下胸至尾下覆羽密布黑色橫斑。

[生態習性]
體格強健,俯衝時速度極快,為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飛行時雙翼狹尖,以快速振翅後短佔滑翔的方式飛行,御空能力強,能在空中逆風定點停留。獵補行為為自獵物上空收翅,以近垂直的角度高速向下俯衝,以爪衝擊獵物將之擊斃。主要以飛鳥為食,其次為小型動物。通常出現於沼澤、海岸懸崖及湖泊地帶。

[棲地環境] 
分布遍布全球,主要以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為繁殖區,冬季則至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渡冬。在台灣為不普遍之冬候鳥。

[面臨問題]
由于DDT等殺虫劑大量使用,導致鳥的食物中加氯烴增加。加氯烴在游隼的體內積累起來,影響了它的繁殖能力,特別是使蛋殼變薄,容易破裂。這是造成游隼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生息地遭到人類活動的破壞,也是重要的原因。加拿大哈得遜灣至美國南方的美洲游隼,已在加拿大東北部和美國的東部地區消失。美洲游隼、歐亞游隼、阿拉斯加游隼等數種游隼已列入瀕危動物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