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蘭卡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蘭卡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2/26/2011

綠簑鷺(Amur Green Heron)

綠簑鷺(2010-01-27)4504 綠簑鷺(2010-01-27)4513 綠簑鷺(2010-01-27)4529綠簑鷺(2010-01-27)4516綠簑鷺(2010-01-28蘭卡威)6075 2010.1.28 蘭卡威
紀錄一
這是在蘭卡威渡假時所拍攝到的,當時是清晨在港口搭船準備要去河面上拍攝白腹海鵰,恰巧就遇上了綠簑鷺正在捕魚。同行的老前輩們對於綠簑鷺是沒太大興趣,因為他們花錢來就是要拍海鵰,對我來說,看到綠簑鷺更讚,這是好幾年來都沒拍到的鳥啊!
第一次見到綠簑鷺是還在96還是97年時在花蓮鳥會受解說志工訓,黃家發大哥帶者學員在銅門揚清橋上,遠遠就看見數百公尺下的河流大石旁,隱隱約約站著隻綠簑鷺,我拿起望遠鏡,內心只能讚嘆,"家發大哥的眼睛太強了”,這鳥在雙筒裡不過只是一丁點,而且還不是整隻鳥,只有個頭稍微..稍微..露出大石頭邊,真是不容易看出來是隻鳥,遑論看出是啥鳥。
第二次則是上武陵農場要拍河烏、小剪尾,在七家灣溪邊也是看到急流旁有隻躲著的綠簑鷺,有了銅門的經驗,不經思索搜尋腦袋瓜記憶體就知道那是綠簑鷺,但是距離還是太遠,無法拍攝,同行的太太也看不太清楚。

綠簑鷺(2011-12-18三棧溪)0900綠簑鷺(2011-12-15三棧)0977  綠簑鷺(2011-12-25三棧)0112

2011.12.18、12.25 三棧溪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形態特徵]
體長約52cm,中小型的鷺科鳥類。
成鳥:頭頂黑色,冠羽很長,冠羽也是黑色(夜鷺的頭頂是帶有數根白色的飾羽)。背部墨綠色,翅膀上有白色細羽緣(夜鷺的翅膀完全是藍黑色)。眼黃色,腹面灰色。
幼鳥:背面暗褐色,翅膀有白色斑點。腹面白色,有黑褐色縱斑。

[生態習性]
不普遍留鳥及過境鳥。單獨活動,站立在岸邊或石頭上等待魚隻經過伺機捕捉。也會利用岸邊小蟲或垃圾拋入水中引誘魚群靠近再獵食。 可連結至YouTube 篇名 會釣魚的鳥-綠簑鷺 

[棲地環境]
留鳥一般出現在山區清澈溪流,過境鳥則出現在沿海岸出海口或池塘湖泊一帶

5/28/2011

佛法僧(Dollarbird)

佛法僧009
2010.1.25 蘭卡威

[型態特徵]
體長約28cm,雌雄體色相同。
嘴喙紅色,嘴寛而粗短,腳短呈紅色。頭大頸短,頭黑色,帶有點暗綠褐色,整個體色大致為帶有金屬光澤的鮮翠綠至藍綠色,胸、腹體色略偏藍綠色,喉部略帶紫色。翼羽極長,飛行時初級飛羽有明顯白色大斑紋,初級覆羽為翠藍色。

[生態習性]
在台灣地區為不普遍的過境鳥及稀有留鳥,近年於南投地區發現其繁殖紀錄。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及熱帶地區,繁殖地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日本南部、朝鮮半島;冬季則南遷至中國華南、中南半島、印度、馬來半島、菲律賓、婆羅州、爪哇、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大洋洲到太平洋島嶼等地區度冬。常單獨活動,肉食性鳥類。

[棲地環境]
分布於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山區、水庫地區、開墾地森林邊緣,常棲立於開闊地區的樹冠層、獨立木、突出枝頭或電線上。

[其它說明]
佛法僧鳥名源自於日本的一個誤會,過去日本某種鴟鴞科的叫聲似日本語的「佛、法、僧」,因不明其習性而誤認為是佛法僧所發出鳴的,因而得名並沿用至今;又「佛、法、僧」為佛界三寶,故又名三寶鳥。

5/21/2011

白眉秧雞(White-browed Rail)

白眉秧雞3068 白眉秧雞3038 白眉秧雞3140 2010.1.27 蘭卡威
紀錄1
由於鳥類算是遷移距離且活動能力比較強的動物,所以在拍攝上的困難度也較高。通常僅停留在東南亞地的白眉秧雞,出現到了臺灣,馬上就變成了知名的迷鳥。2010年宜蘭地區鳥友齊聚就是要拍攝白眉秧雞。同時期,恰巧出國至蘭卡威渡假,在一處鄉村裡專供歐美遊客渡假的villa旁的蓮花池,我們見到了這隻白眉秧雞。同時,也見到了紫水雞

[型態特徵]
體長20cm,體型肥胖,嘴短,尾羽短,常往上翹。腳略長嘴基部內側有紅色斑點,頭至後頸灰褐色;背部橄褐色,有黑色斑點。臉至胸灰色,眉斑白色;過眼線橄褐色,下方有一白斑。腹以下土黃色,脇黃褐色。

[生態習性]
在臺灣屬於迷鳥,曾被發現於高雄右昌、屏東林邊及龍鑾潭、宜蘭五十二甲(2010年)。性羞怯、隱秘,大多單獨或成小群於晨昏時分行動。臨危時,會逃入草叢中。雛鳥為早成性鳥類。以植物種子、嫩葉、水中昆蟲、小魚及貝類等為食。不善飛行。

[棲地環境]
出現於沼澤、池塘、稻田、湖池、溪流畔等水域附近之草叢地帶。

2/03/2010

蘭卡威攝影賞鳥之旅-黃腹花蜜鳥(Olive-backed Sunbird)

DSC_2673 DSC_2689 _DSF5704

在台灣沒見過了花蜜鳥,導遊都叫他食蜜鳥。

分類上屬於雀形目 > 太陽鳥科 > 花蜜鳥屬
學名:Nectarinia jugularis

蘭卡威攝影賞鳥之旅-長尾夜鷹(Large-tailed Nightjar)

長尾夜鷹(2010-01-26蘭卡威)2632

除了出海拍白腹海鵰、栗鳶之外,導遊也安排了一些鳥點拍攝其他的鳥類。

夜鹰科 > 長尾夜鹰(Large-tailed Nightjar) 
學名:Caprimulgus macrurus

蘭卡威攝影賞鳥之旅-栗鳶(Branminy Kite)

DSC_1956 栗鳶成鳥,透著陽光更顯出美麗的紅褐色翅膀

DSC_2009栗鳶亞成鳥,由腹面觀察,翅膀還是棕色帶有白花紋

_DSF3512伸腿捕捉水面食物

DSC_2437自水面上滑翔昇起轉身

DSC_2065 捕捉到魚

_DSF4984 栗鳶抓到比較大的食物,飛在樹梢抓握緊食物後,以嘴撕裂吞食。

_DSF3501比較小的食物通常會直接在空中吃掉栗鳶9072

[形態特徵]
中型猛禽,體長約45cm。
<成鳥>頭至胸為白色,翼、背、尾及腹部為红棕色,與黑色的初级飛羽成明顯對比。
<亞成鳥>通體近褐色。

[生態習性]
分佈於南亞的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東南亞和澳洲。在台灣偶而出現於澎湖,為迷鳥。多築巢於水邊大和多葉的樹上。主要以鼠類、小鳥、昆蟲為食。

[棲地環境]
沿海地區林地。

2/02/2010

蘭卡威賞鳥攝影之旅-白腹海鵰(White-bellied Sea Eagle)

這個攝影團拍攝行程的主要重點就是在白腹海鵰以及栗鳶,尤推前者。所以出海拍攝海鵰及栗鳶的時間總共安排了3個半天。由於當地的長期以來對於動物的友善保護以及開發海上餵食猛禽的相關旅遊活動,這些動物因此能有良好的生長空間並維持族群的穩定。

由於是出國旅行,行李的重量以及如和攜帶、包裝等問題成了我們一直考慮的事。根據出發前所得到的資料,300~600mm的鏡頭都可能用到,為了不想有遺憾,所以在長鏡頭方面我們帶了1支500mm/f4、1支300mm/f2.8以及1支300mm/f4,以應付各種可能的需求。

在第一天的拍攝作業中,我蹲在船頭選擇500/f4並架在三角架上,身邊放1支300/f2.8準備手持應付近距離的畫面。嵐鎔則是在船中間手持300/f4。依據原定的規畫,我們在早晨出海,和煦的陽光映襯著海水顯出漂亮的顏色,在一連串的鷹群俯衝補食過程中,仔細觀察到了猛禽們在高空中趁著氣流縮翅收腳,空中急停轉彎、張翅減速、向前伸腳掠水捕捉、向後蹬腿並振翅起身的動作,除此之外,更因為四週安靜的環境及大伙聚精會神的等待捕捉完美鏡頭,所以海鵰振翅的呼-呼聲及俯衝時劃破空氣的聲音,更是令人震撼。

由於觀察與拍攝的距離相當近,所以使用500mm的鏡頭在對焦速度、準確性以及圖面控制上比較困難,加上嵐鎔一早上手持的吃力狀況下,在之後幾天的拍攝作業時我們便改變策略,由我在船頭使用300/f2.8及300/f4的鏡頭,專門拍攝飛翔的畫面,而嵐鎔則在船中間觀察他們在樹上的行為動作。

 

DSC_1889白腹海鵰 成鳥

DSC_1971 白腹海鵰  亞成鳥

DSC_1387

DSC_1424

DSC_1472

DSC_2048DSC_2529 DSC_2044 DSC_7807重覆曝光下白腹海鵰的掠水畫面

DSC_2445  白腹海鵰抓起的水花 

DSC_2602白腹海鵰在掠水時腳爪的特寫

DSC_1238白腹海鵰迎面衝來時的刺激與震撼

DSC_0017停棲在樹上的白腹海鵰成鳥及亞成鳥

DSC_0029從樹上起飛的瞬間

DSC_1368  白腹海鵰吃完食物後利用樹幹磨擦嘴喙

_DSF5899 飼養在動物園Bird Paradise中的白腹海鵰

[形態特徵]
<成鳥>雌雄個體外形相似,僅大小略不同,雄鳥站立高度約75cm,雌鳥85cm,翼展長約2m,屬大型猛禽。
頭部、尾部、胸部和腹部呈白色,背部和翅膀均呈黑色或深灰色。在飛行時,若從地面往上觀看的話,很容易看到牠們張開的黑色翅膀。牠們的喙呈灰色,尖端的顏色較深,眼睛呈深棕色。腿白色,爪黑色。

<亞成鳥>飛羽外緣帶褐色

[生態習性]
分佈於香港、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新幾內亞,在台灣為迷鳥。主要以水生生物為食,包括魚類、海蛇、小海龜等。繁殖期在北半球為12月到翌年3月,在南半球的澳洲等地則通常在5—10 月。一般營巢於海岸邊高大的喬木或懸崖岩石上,但也曾發現營巢於内陸沼澤地帶或島嶼的地上或岩石上。

[棲地環境]
熱帶地區島嶼沿岸及樹林邊。

2/01/2010

蘭卡威賞鳥攝影之旅-馬來印象與生活

[前篇] 
蜜月旅行是盡情的享受美食? 還是慵懶地躺在床上膩在彼此懷裡? 還是精油按摩SPA美容? 還是瘋狂大採購? 最後,我們還是選擇了以賞鳥拍鳥為主的方式紀念這趟旅程,當然,我想最好也要能包含到前面所提過程,那就更美好了。原先是要參加斯里蘭卡14天的行程,但考量到請假問題及尚有工作極需處理,所以把出國旅行的時間縮短到6天,參加了蘭卡威的生態攝影之旅。

蘭卡威是馬來西亞與泰國交界處的外島,從台灣出發先到吉隆坡轉機。我們搭乘馬航095 7:10am起飛的班機,所以在灰矇矇的5點多就出門去機場了。在機上小盹一下,終於見到食物上門,只有2種,所以我們各選1種,分別是海鮮炒飯及白醬雞肉義大利麵,可惜,主餐及點心都不太好吃。3hr.的航程中睡不著時,玩玩前方座位小螢幕裡的遊戲就是消磨時間方法。

Langkawi001

走出空橋,進入機場大廳見到了圓柱鋼骨結構主體的機場大廳,明亮的透視感與玻璃帷幕外的熱帶雨林景觀立刻映入眼簾,相較之下中正機場第一航站真的遜色多了。

Langkawi002

從吉隆坡出發到蘭卡威的班機上,我才從機窗拍下空中鳥瞰馬來西亞機場周邊的景色,這裡土地開發的少,林地很多,但是大多種植油棕櫚(Elaeis guineensis),造林的數量多得嚇人,從維基百科中得知馬來西亞生產的提煉的棕櫚油產量已達全世界55%,不過,前些年全球糧食危機時,生態議題中也批判了馬國政府大量栽種單一作物的問題不但造成糧食不足,而且也砍伐熱帶雨林破壞生態平衡。

Langkawi003

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轉乘國內線班機到蘭卡威,大約耗時1hr.,短短時間僅供應了果汁以及花生。下機後,立刻感受到南國的陽光與熱度,在登機門邊,請馬航的地勤人員幫我們拍了張照。Langkawi014

[交通]
旅程中的交通主要都是靠出生在蘭卡威的何伯伯幫忙。剛到的第一天我們對於右側駕駛以及週邊的景色都很好奇,在車上彼此也都很陌生,交談的有限。但是隨著每天的交通往返中接觸時間增加,我們越覺得這位老伯伯的可愛。第一天我對右駕駛座還很新奇,雖然在電視上及之前去日本有看過,但這次看到還是覺得很好玩。P1020809

在島上負責載運遊客的車輛,有轎車式、九人座箱型車、大巴等,採統一樣示塗裝,白色漆上寫著BAS PERSIARAN等字樣,且在前擋玻璃左上角會貼著當地政府核發的雷射貼紙。這就是每天我們 都搭乘的9人座小巴之一 P1020906


島上居民開的汽車有些品牌在台灣沒見過,不過在當地倒是容易寶騰蓮花出的轎車。而且四門Pick up貨車非常常見。除了Pick up之外,比較吸引我的是機車。他們的長得和台灣的有點像又不太像,感覺上像台灣的金旺+速克達的混血兒 P1020878

在島上幾天,只有一天遇到警察臨檢。而且一般警察(穿藍色制服,戴扁帽,感覺上比較像是軍隊)和交通警察(白色制服,騎乘Honda重機)都遇到了。不過他們的警察都選擇在很直的大馬路上直接放置拒馬,對來往車輛進行檢查,主要是針對機車。臨檢時營於很多機車都為繳交稅金,所以都會在臨檢點前後約500~1000m處停下來,大家一起聊天等臨檢結束,挺可愛的。P1020879
旅程中有三天是搭著船到海上拍攝海鵰及栗鳶。船長會輪替,不過最可愛的Bob船長。P1030056
胖胖的Bob看到相機總會露出開心的的笑容,最後一次航程結束後,我們特地和Bob一起拍了張照。P1030086

[飲食]
每天早晨7點,我們都在飯店一樓餐廳用餐。自助式餐點中包括馬來、泰式、中式、西式的主餐及配菜進行搭配,不過早餐都吃清淡些,所以通常只在湯麵、蜂蜜淋蒸餅、西式麵包,主要都以牛奶、新鮮水果為主。另外,每天早上都會請這兩位師傅幫我製做煎蛋,碎蛋花中加入青、紅、黃椒丁等一起下鍋煎成蛋捲,在淋上一點番茄、辣椒醬,營養加分。P1020936

每天中午我們必到下塌飯店附近的金鵬餐廳享受以海鮮為主的料理。這也是家華人的開的餐廳,烹飪方式主要以炸、煎為主,每天菜色不外乎花蟹、瀨尿蝦、石斑魚、炒青菜,還有每天必有的一顆現剖椰子汁、飯後的青芒果沾蝦醬。令人垂涎三尺的海鮮料理,還在懷念ing..P1020831

傍晚拍攝完後,通常會到這家店鋪購買水果。這裡有當地土產的紅毛丹、羅望子、榴槤,也有進口的梨子等。不過我發現這裡的物價跟台灣買的差不多。P1020901
紅毛丹,1KG馬幣6塊,合台幣60元。P1020835

週三晚上參觀了旅館附近的夜市。他們的夜市和台灣各地商展一樣,每天會在不同的地方,而周三這裡的規模最小。夜市裡賣吃的和日用品比例約2:1,感覺和台灣都很像,吃的東西有些在台灣都吃得到。不過這裡的沙爹串真的好吃,1串合台幣3.5元,不過一口就沒了,所以阿貴說吃10串都不夠。路邊都會賣1桶桶五顏六色的飲料,1杯合台幣10元,點了兩杯,淡如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的蜜餞,一包100g台幣20元,叫做Amra Hijan的醃橄欖,真好吃。
P102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