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11

鴛鴦(Mandarin Duck)

鴛鴦7851 鴛鴦7863 鴛鴦7929
2011.4.9 宜蘭明池

[型態特徵]
非繁殖羽
體長約45cm,雌雄鳥體色相近,差異在於雄鳥嘴為紅色,雌鳥嘴黑褐色
全身大致為暗褐色,胸、脇部帶有淡褐色斑點,腹部白色。眼部周圍白色延伸至眼後方成白線狀

繁殖羽
雄鳥於繁殖期時羽色轉變非常亮麗,全身羽色帶有光澤。
嘴色紅色,先端白色,與非繁殖期時相同與。羽色轉變為下:
1.頭上中央暗錄色,後頭長羽冠為帶紫色金屬光澤之赤褐色。後頸暗綠色,臉淡黃褐色。耳羽及頸側為粟色,喉黃褐色。
2.下頸部、背部、胸部為暗紫褐色,胸側有黑白兩橫帶紋。
3.翼暗褐色,三級飛羽橙黃色,向上翹
4.尾具有綠色金屬光澤之褐色。雌羽冠短。背暗褐色,腹部白色。

[生態習性]
在臺灣部分中高海拔湖泊溪流為留鳥,部分為過境鳥。分布於亞洲東部,在中國東北繁殖,華南地區越冬,可見於中國東部各地。雜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各種草籽、作物種子、堅果等,此外動物性食物包括螞蟻、蝗蟲、甲蟲、蝸牛、蜘蛛、小魚等。夜間及營巢於樹上,雛鳥孵化後不久即從樹上跳下來跑進水中。這個時候的雛鳥行動敏捷;能快速馳跑。 在人工環境誕生的鴛鴦雛鳥,如果和飼主先接觸,即有追隨飼主習性,棲坐在飼主手掌上,或肩上為樂。

[棲地環境]
棲息於溪流、沼澤、湖泊等處;常見於闊葉樹林環繞的沼澤、蘆葦叢生的水面。白天常在水面中心處漂浮遊盪,夜間常在闊葉樹林中活動,晨昏常在水田和岸邊的沼澤地活動。

4/06/2011

東方白鸛(White Stork)

東方白(2011-02-12宜蘭員山)6476 東方白(2011-02-12宜蘭員山)6558 東方白(2011-02-12宜蘭員山)8637 紀錄1  2011.2.13 宜蘭員山
2011過完農曆年才發現原來宜蘭員山出現的東方白鸛。2月份連續2週觀察中華鳥會、宜蘭鳥會紀錄,發現都有鳥況資料,所以花了2個週末北上宜蘭,另外再次看看黑頸鷿鷈。2月初開學後第一週花蓮大雨,考量蘇花公路路況不穩,搭火車北上後到宜蘭已接近中午了,好在宜蘭好天氣。在火車站外租了機車就和太太兜風去了,在公墓區、民宿區、員山大湖繞了很久,都沒找到,心想大概已經離開了。鳥沒看著,肚子總要填飽,就去吃吃楊采卿魚丸米粉,也順道參觀了斜對面的羅東林管處自然教育中心。基本上第一週是沒看到。

回花蓮後當晚,又有鳥有回報紀錄,只能說自己沒注意到,只有等到週末下課後再去一趟。這次運氣就好多了,早上到了宜蘭,就在山邊小路遠遠看著碩大身軀的東方白鸛直挺挺的站在水田裡,下車後架好相機很想在農村中靜靜的拍鳥,可惜後面房舍的2隻黑狗巴不得把大家叫起,跳不出圍牆的兩隻狗來回奔跑或是趴在圍牆上狂吠,唉阿阿,真是吵。

匆匆拍了幾張,就想離開。好在,白鸛在原先那塊荒地也沒收穫,沒多久也向南飛到依況筊白筍田裡找東西吃,在此終於可以安靜的拍拍鳥。

但是一早上也只看到他向後擺頭理理羽毛,或是在水田裡翻攪,倒是沒拍到飛翔及捕到獵物的鏡頭!比較可惜。

 

以下資料參考自臺灣野鳥圖鑑及綜合網路資料

[型態特徵]
體長約100cm。嘴粗厚、尖長,黑色。腳紅色,眼周圍紅色。身體前半部包括頭、頸、背部及腹面皆為白色,後半部包括翼與尾黑色。全身黑白兩色對比明顯。前頸下部飾羽膨鬆。飛行時除飛羽黑色外,其餘皆為白色。

[生態習性]
繁殖於東北亞,數量稀少,是世界級的瀕危鳥類。於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與過境鳥。因數量稀少,一般僅偶然短暫出現,皆為單隻。1998年曾有2隻東方白鸛在關渡停留甚久,最後在高壓電塔上築巢,可惜最終皆意外死亡,並未繁殖成功。2003年關渡紀錄1隻。2010年臺灣東北角1隻。2011年在宜蘭度冬1隻,高雄過境1隻。動作緩慢,在農田中食取各種地面的小動物。

[棲地環境]
喜棲息於溼地或水田。

4/05/2011

魚鷹(Ospray)

魚鷹,又稱為鶚(ㄜˋ),是一種以魚類為主食的大型猛禽類。《詩經》<周南關‧睢章>中所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語句中所提的「睢鳩」就是魚鷹。擅捕魚的魚鷹,有長腳趾及爪,銳利成鈎狀,腳趾的角質層成刺突狀特化,外趾可反轉,因此可以緊握魚頭,不讓獵物從腳趾間溜去。

魚鷹(20080301花蓮溪口)01442

ASO_0156魚鷹
2008.03.01 花蓮溪口
紀錄一
這次適逢今年寒流開始以來的第一個回暖日,天空終於變成藍色(本來才在計畫要去泡個溫泉去去寒意),既然放晴,那就不如去拍鳥吧。走到花蓮大橋下,正好見到兩隻魚鷹正在逆風向上游飛行著,由於逆風飛翔,所以身軀幾乎被氣流干擾著難以前進,形成定點振翅的景象,增加拍攝成功的機會,上面的第一張,還真像Swarovski Optic的logo。

swarovskilogo

器材使用心得

本次設備如下

  • Nikon D200 + Sigma 500/f4.5 APO +Keoko Pro 300DG 1.4X + Gitzo 1325 MKII + Gitzo 2380 +台製平衡長板
  • Nikon D80 + Nikon 300/f4 AFS + Velbon 640A

雖然魚鷹距離不算太遠,且體型夠大,但是不想後製時再裁切格放,所以我選擇犧牲解析度,於500鏡頭後再加入1.4X加倍鏡。要凍結飛行時的瞬間,追拍很重要,這時只能可恨Sigma 500這支沒有HSM,跑得慢了點。 300/f4 AFS這支雖然內製馬達移動速度快,但卻常找不到目標,看得到拍不到就是殘念。

Gitzo的腳架素來口碑很好;Velbon這支我覺得也不差,而且全收時長度短,攜帶非常方便。

 

魚鷹(2008-06-28無尾港)0040-2
2008.7.28攝於宜蘭無尾港

 

ASO_0096

ASO_0097
2008.09.27 花蓮溪口
紀錄三
希望能趁著颱風來臨前的大風雨,拍一些鳥片回家,來沒多久,就開始刮風下雨,已經在撤收了,突然後來飛來一隻魚鷹逆風朝著出海口前進,體型碩大的魚鷹,對抗強風更是吃力,只見他在風中不斷轉向雙翅以獲得平衡。這次用到Nikon D200機身接上Nikon 500/f4.o  AFS鏡頭,又外加了Nikon 1.7X望遠鏡,鏡頭雖然升級到AFS,但是匆匆架上相機鏡頭,也來不及設定,背景也灰濛濛,還真是"鳥"片。

 

魚鷹(2008-10-25七星潭)1437

魚鷹(2008-10-25七星潭)1441 
2008.10.25 花蓮七星潭
紀錄四
邀請美雲、思吟以及她的朋友起個大早一起到賞鳥,原本希望到知卡宣公園看看近來的冬候鳥灰翅山椒,但是上網一查才知道知卡宣要到早上八點半才開門,於是改去七星潭。看了藍磯鶇、雲雀以及上頭這隻溜滑板的魚鷹。

 魚鷹(2009-02-06新店廣興)74782009.2.6 新店廣興
紀錄五
這時全台鳥友都匯集此地瘋狂等待熊鷹,天氣陰的可以。初次來到廣興,也不知上哪看熊鷹,但是在潭邊看魚鷹、黑鳶是有限時間下的最佳考量。看著魚鷹近距離掠過眼前,很爽。


魚鷹(2009-11-29宜蘭新南)073  2009.11.29 宜蘭新南
紀錄六
這是2009年夏暑後第一隻見到的魚鷹。

 _DSF8734 _DSF8735 DSC_7283 DSC_7300 DSC_7429 DSC_7455

2011.04.03 新店 廣興 
紀錄七
原本打算到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看看春過境鳥,結果在國道3號南港系統往5號的途中遇上了大塞車,於是繼續往南開到新店,又來看看魚鷹。天氣比之前冬天來的時後感覺好,但是氣象預報在4/3下午大陸唪器團又報到,繼續轉陰。早上天空亮度還蠻高的,一度還很熱,但這時魚鷹也不太出來,一直到大約12點魚鷹出來的次數才慢慢增加,逐漸變成20分鐘可見一次,到了2點多已經縮減成10分鐘左右一次,有時可見2隻輪流在潭上空準備俯衝抓魚。但是可能是受到北風影響,只能見到背面俯衝的動作。有幾次運氣好,可以見到抓完魚後朝向岸邊飛來。

以下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台灣鄉土鳥誌》
[型態特徵]
雌鳥之體型較雄鳥大,雄鳥體長約54cm,雌鳥長約62cm。嘴、過眼線、後頸、背部黑色,頭頂具雜斑、胸前帶有深棕色斑塊,通常雌鳥較為明顯,其餘部分羽色白色。狹長的雙翅擁有白色的翼下覆羽,與白色的腹部,連成一個三角形的白色帶。飛行時從正面看來呈現「M」字型。

[生態習性]
由於爪彎曲且趾部具有突刺,加上可旋轉的最外趾,利於捕捉濕濕滑滑魚類為食,所以稱為「魚鷹」。抓魚時會以空中定點振翅、俯衝入水以爪捕魚。喜棲於高大突出之枯木或電桿頂端進食、休息或營巢。

[棲地環境] 
魚鷹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各地的河川、湖泊、水庫與海岸,台灣不普遍的冬候鳥、過境鳥或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