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鳥(鳩鴿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鳥(鳩鴿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5/29/2009

珠頸斑鳩(Spotted-necked Dove)

珠頸斑鳩(2008-04-04台北)0011

珠頸斑鳩(2008-04-04台北)0012
2008.4.4 台北車站 
珠頸斑鳩是非常常見的鳥類,即便是在熱鬧非凡的台北車站,也可以輕易見到並拍攝。這鳥不太怕人,尤其是台北的珠頸斑鳩,更是習慣人的走動。實在是練習拍鳥的好對象。

斑頸鳩(2009-1-22植物園)5633
斑頸鳩(2009-1-22植物園)5635
2009.1.22 台北植物園
除了火車站之外,台北植物園著名的松鼠步道區也是觀察珠頸斑鳩的好場所,她們在此表現得更是落落大方、平易近人。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型態特徵]
全長約28cm,比一般家鴿稍小並苗條些。頭、頰、頸部淡紫灰色,頭頂灰色,胸腹淡葡萄色。頸側有黑底白斑的頸輪。翼淡褐色,有白色麟狀紋。

[生態習性]
是平地與低海拔鳥類,以植物種子、果實等為主食。飛行速度快,呈直線。一般築巢在樹上,偶爾會在岩石上築巢,雌雄皆抱卵,育雛時,會先將食物半消化後才吐出以餵食幼鳥,稱為鴿乳。叫聲為連續之「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的鳴叫聲。常成小群覓食,不太怕人,當人走近時,才飛上樹林,飛行時可見尾巴呈扇型及明顯的白邊。

[棲地環境]
廣泛見於全島平地至中海拔地區之公園或居家附近。

4/13/2009

尼柯巴簑鳩(Nicobar Pigeon)

尼柯巴簑鳩Caloenas nicobarica(2008-08-17兆豐農場)6277

尼柯巴簑鳩Caloenas nicobarica(2008-08-17兆豐農場)0317

尼柯巴簑鳩Caloenas nicobarica(2008-08-17兆豐農場)0029

[分類]
又名綠簑鴿、綠簑鳩,屬於鳩鴿科。學名Caloenas nicobarica

[型態特徵]
體型粗壯,尾非常短,白色。在頸部有獨特似雞類的下垂頭及上頸部的羽毛,暗淺灰黑色,帶有銀紫色澤。身體上部為發亮的暗綠或青銅綠色。身體下面暗綠或暗藍色。嘴黑色,有膨大的臘膜。雌鳥類似雄鳥,但臘膜較小、簑羽較短及身體下部較偏褐色。

[生態習性]
分佈廣泛於印尼尼柯巴群島、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

[面臨問題及保護狀況]
尼柯巴簑鴿在原生棲息地被破壞、貓狗獵食等緣故,已被全球列為積極保育的對象。但在世界的動物園中均能良好繁殖。目前被IUCN列為低風險(Low risk)的近危(Near Threatened, NT)等級。

10/26/2008

紅頭綠鳩(Red-capped Green Pigeon)

紅頭綠鳩(2008-10-17社頂)9027

紅頭綠鳩(2008-10-17社頂)9108

紅頭綠鳩(2008-10-17社頂)9324

屬於特有亞種的紅頭綠鳩(Treron formosae),與另一亞種綠鳩(Treron sieboldi)外型非常相似,紅頭綠鳩僅分布在台灣東南部的花蓮南端、台東及蘭嶼,所以可能是地形隔離產生的變異。屬於熱帶島嶼型鳥類的紅頭綠鳩,喜歡棲息在熱帶季風林的樹冠層上,其羽色與茂密的枝葉及樹幹非常相近,遠看還真不易發覺。

[後記]

10月中旬前往墾丁拍攝灰面鵟鷹。到了社頂公園停車場停好車卻遭到收費先生一陣奚落,說我太慢來,一陣悻然地往公園內走去,遠遠看到一個身軀蹲在地上手還扶著大砲...哇,遇到也在拍照的鳥友ㄟ,在東部真是難得啊。見到面總覺得這位先生好面熟,不就是出現在家裡賞鳥書籍裡的作者嘛....哇,竟然遇到陳加盛老師,呵,不得了..不得了..整個就好有趣。

這一上午,我們就在大草原上,等著這隻紅頭綠鳩偶爾的露出臉來;或是等著偶而夾雜在灰背椋鳥中的紫背椋鳥;一上午聊了裝備,聊了彼此的工作與生活,陳老師也告訴我一定要去的幾個景點(非洲 青藏高原),還提醒我,一定要領到退休金...呵

午後,下了場又急又大的陣雨,遊人們趕緊離開,我們有都收了裝備,為這次短暫的見面畫下了句點。

_MG_9317
右邊講手機的,就是陳加盛老師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特有生物中心網頁

<形態特徵>
體長約33cm,翼長約19cm。
雄鳥:全身大致為綠色,與綠鳩非常相近。但前額至頭頂橙黃至赭紅色,頰、喉至胸部橙黃綠色,尾羽暗綠色。中小覆羽紫栗色。
雌鳥:羽色大致似雄鳥:但較為深暗,頭部、前頸至胸部不帶橙黃色

<生態習性>
棲息於熱帶季風區的濃密闊葉林中,單獨或小群活動,多出現於樹冠層,由於羽色有極佳的保護效果,不易發現。主要以各種植物之成熟果實為食。繁殖期為5~8月。

<棲地環境>
台灣特有亞種,在花蓮、台東、屏東、蘭嶼等地有發現紀錄,目前僅蘭嶼地區尚存較穩定之族群。

<面臨問題>
人為干擾;族群數量稀少;因為有極佳的保護色,不易觀察,至今對其生活習性的瞭解並不多。

10/03/2008

翠翼鳩(Emerald dove)

翠翼鳩(2008-07-20壽豐山邊路)0797 
翠翼鳩(2008-07-20壽豐山邊路)0801

翠翼鳩(2008-07-20壽豐山邊路)0808 
盛夏構樹果實落滿地,翠翼鳩沿著山邊路面取食

翠翼鳩0274 
紅色的嘴喙、翠綠色帶金屬光澤的雙翼以及圓滾的身材,就是翠翼鳩最好的標記

在低海拔山區開著車駛過,往往可以看到遠遠地就有隻閃著綠色光澤的鴿子迅速飛起,這些多半是翠翼鳩。喜歡在山區路邊進食的牠們,非常膽小不易接近,所以,看過幾次,想要拍攝確是困難無比。警戒心高的牠們,邊走邊吃時會停下來伸長脖子,注意週遭環境,一有可能的危險產生,立刻就飛走。

雖說翠翼鳩警戒心高,但是,似乎速度仍然不及疾駛而過的山道殺手而被撞死,也有一些是因為看不清楚透明的玻璃而一頭撞上,輕者頭暈,再者嗉囊破裂,更嚴重時即身亡....

相關訊息可看
[翠翼鳩之死 http://tnews.cc/035/newscon1.asp?number=3328]
[翠翼鳩之死http://peipu.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98&Itemid=93] PS.應該和上面是同一件訊息
[翠翼鳩之死http://gaga.jes.mlc.edu.tw/9507bx/400.htm]
[再見翠翼鳩http://nature.kl.edu.tw/showthread.php?threadid=33289]
[翠翼鳩http://wfups.tcc.edu.tw/~science/myweb/b17.htm]

國家公園的玻璃窗上,都貼有老鷹或是貓頭應的貼紙以防鳥類撞擊,所以在此建議山區的國小,窗戶也可貼上貼紙降低鳥類撞擊的可能,這也是個國小自然教育很好發揮的著力點。

翠翼鳩原本為保育類II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自97年7月31日已調整為一般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形態特徵]
體長約25m,翼長14 ~25cm。嘴、腳皆紅色。
雄鳥:額及眉斑銀灰色,頭頂至後頸鉛灰色;背部至腰部暗褐色;翼面綠色,有橙黃色光澤;尾羽黑褐色,外側基部及末端羽緣灰白色;頰、喉、頸部、上背及胸部紫褐色;下腹部紫黃褐色;飛行時,背部有兩條銀灰色橫斑。
雌鳥:大致似雄鳥,但全身羽色較暗,額暗灰色,眉斑不明顯。

[生態習性]
翠翼鳩在底層地面上覓食,以嫩葉、掉落在地上之果實、種子及昆蟲等為食。繁殖期為4~8月,以細枝交錯於樹上築成淺盤形的巢。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中國西南部、海南島、台灣、印度、馬來半島、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及新幾內亞等地方。在台灣為不普遍留鳥,多見於中、南部和東部地區,常出現於低海拔之樹林、農耕地、果樹及雜木林底層。

[面臨問題]
低海拔山區面臨開發、濫墾的壓力,導致棲地因林相改變、遭砍伐而破壞;外型漂亮,易遭獵捕;常在地面活動,易被山區公路行駛中的車輛撞擊。

7/21/2008

紅鳩(Red Turtle Dove)

紅鳩(2008-07-21壽豐山邊路)0833

紅鳩(2008-07-21壽豐山邊路)0837 紅鳩(2008-07-21壽豐山邊路)0845

 

[型態特徵]
體長23公分,鳩鴿科中體型最小的鳥。嘴、腳黑褐色;初級飛羽,尾羽黑色,尾末白色,
公鳥:頭部、上頸灰色,體背、胸腹紅褐色。後頸有明顯黑頸環;
雌鳥:大致似公鳥,但後頸黑環外緣白色,背部及肩羽褐色較濃,腹面羽色較淡。

[生態習性]
常成群活動於地面覓食,起飛時猛力拍翅,直線飛行。叫聲為低沈之「咕、咕─」聲。台灣普遍之留鳥。

[棲地環境]
普遍分布於大陸華中、華南、中南半島、台灣。在台灣普遍棲息於低海拔、平地、山坡地。

4/12/2008

金背鳩(Oriental Turtle Dove)

金背鳩(2008-04-06陽明山)0290

金背鳩(2008-04-06陽明山)0292

金背鳩(2008-04-06陽明山)0296   也算是比較常見的金背鳩,與紅鳩和珠頸斑鳩相較之下,更喜歡山林環境。在陽明山拍攝台灣藍鵲的同時,正好也有一隻金背鳩前來喝水。比起花蓮溪摳的金背鳩,這隻也是大膽型的,能夠悠遊於大方面對5公尺內20多支鏡頭,絲毫不改其色。不過,好像只有我發現她,其他人都在拍藍鵲...

[型態特徵]
全長約30公分,體型接近珠頸斑鳩,僅較圓胖,但遠看時幾乎一樣,但其頸側之斑紋為黑白相間條狀紋,並非圓珠狀。金背鳩背部翼羽外緣金黃色,十分美麗。

[生態習性]
常在地面行走覓食,食性與珠頸斑鳩相似,叫聲「咕嚕、咕嚕」,低沈且聲音不大。

[棲地環境]
台灣全島中海拔至平地都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