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2008

赤喉鷚(Red-throated Pipit)

_DSC2816 
2008.11.23 美崙溪與須美基溪匯流區,非繁殖羽

_DSC2848
2008.11.23 美崙溪與須美基溪匯流區,非繁殖羽

赤喉鷚(2008-11-23美崙溪)2850
2008.11.23 美崙溪與須美基溪匯流區,非繁殖羽
紀錄一:不仔細看會忽略的鳥種
到嘉國橋下拍灰背眼紋白鶺鴒,因為躲的夠久也因為一直蹲低地潛伏,因而慢慢地接近了河床中央,一待就過了1小時。天色越來越亮,陽光的紫外線在灰色的雲下折射出髒兮兮的色質,而眼前,就是一大片的小環頸鴴在灰白色的礫石灘上移動著,偶而,波動狀地飛來幾隻鶺鴒,多半是黃鶺鴒,好像已經沒啥變化了。
再仔細一看,怎麼就是有隻顏色特別暗的鶺鴒一晃而過,消失在很後方的石頭下。慢慢的跟進,等著他出現,出現了隻鷚。是什麼鷚,一時無法肯定,因為好像沒見過,只見牠躲在石頭凹漥處洗起澡了,不一會就站出來抖動著蓬鬆羽毛。

鷚都長的蠻像的,與赤喉鷚長相相近的親戚是大花鷚與樹鷚,除此之外我覺得也跟百靈科的小雲雀很像,區別如下:

  • 大花鷚:體型較大,站姿較挺直,背部有黑色縱斑,臉頰後端無白色小圓斑,胸部有黑色縱斑而赤喉鷚則胸部及脇部均有縱斑。
  • 樹鷚:體型較小,背部無黑色縱斑,臉頰後端有一個白色小圓斑,胸腹及脇部均有黑色縱斑而赤喉鷚只有胸部及脇部有縱斑。樹鷚受乾擾會飛上樹,赤喉鷚不會。
  • 小雲雀:整體顏色較黑,有羽冠。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型態特徵]
體長約15公分。嘴黃褐色但嘴基部顏色較黃,腳黃綠色。雌雄相似,繁殖羽與非繁殖羽羽色不同。
繁殖羽:頭、頸至胸部紅褐色,耳羽顏色呈較暗的栗褐色,眉線較暗不明顯,頭部夾有深色細縱斑。體背至尾羽灰褐色,背部顏色較綠並夾有淡色的細縱紋,背羽有明顯的黑色軸斑,飛羽羽緣顏色很淡,外側兩邊尾羽白色。脇部淡黃色並有黑褐色細縱斑,腹部至尾下黃白色,停棲時有兩條淡色翼帶。
非繁殖羽:類似繁殖羽,但喉、胸部紅褐色消失而呈污黃色。眉線較繁殖羽淡,耳羽紅褐色較明顯。背部較綠有明顯的淡色縱紋。胸、脇有明顯的黑褐色縱斑。停棲時白色翼帶非常明顯。

[生態習性]
族群分佈主要在亞洲北部繁殖,非繁殖季會遷徙至亞洲南部、非洲、大洋洲度冬。台灣為不普遍的冬候鳥或春、秋季過境鳥,台灣全境都有分佈。常單獨活動。停棲時下半身常上下擺動,飛行呈波浪形,飛行時會發出tzwee-tzwee或 peez-peez的叫聲。

[棲地環境]
喜愛棲息在靠海的農耕地、稻田區、短草地、草澤地或溪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