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 花蓮溪口的花蓮山上,往遠來飯店的路上
紀錄一:會走到這條產業道路來,是因為曾經來過這裡買過各色各樣的石頭。在這傍海的小山上,竟然有著一批發石材的地方,當初我也是這麼覺得不可思議。路的兩邊,一邊是花蓮溪,一邊則是太平洋,這裡就是海岸山脈的起點。由於這裡視野良好兼之有許多高大強壯的枯樹,提供了猛禽很好的棲息點;而且面對著花蓮溪出海口旺盛的海風,足以提供猛禽飛行所需的動力。站在山路上,看著大冠鷲從樹枝上縱聲一跳輕輕地沿著太平洋的海岸滑翔,真是美麗!!
2006/10 花蓮高農壽豐林場
紀錄二:從南華山系一直往花東縱谷壽豐山區,每一個山頭都有大冠鷲的出現,所以只要沿著吉安的山邊路接到銅門往鯉魚潭沿著山路向壽豐走,沿路不時可見大冠鷲的盤旋或是呼溜~呼溜的鳴叫。我們學校的壽豐林場,正好一方面向白鮑溪,一方面對花東縱谷,延續著綿延的林相,也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上林場,總是會見到大冠鷲,通常都是站在迴頭彎的桉樹上,當你接近時,才突然地滑出去再讓你後悔又錯過了一次精采的起飛....
2008/7 鯉魚山林道上
紀錄三:特地上山想再拍大冠鷲飛翔,在鯉魚山上繞阿繞的,就是沒拍到,唯一一次見到,但卻很快地盤上了天空,逆光的身影不是我想要的景象。下山時,刻意放慢了車速,隨時注意著大樹上是否可能有棲息的身軀。上帝似乎聽到我心中的願望,就在前方的相思樹上不就是隻大冠鷲嗎!!把車靠了邊,靜待幾秒鐘,靜靜看牠,牠似乎並沒有想飛走的意思,跳到後車相去拿了相機,在鑽回前座,打開天窗放好豆袋,他依舊在那。我真是幸運啊...
2008/10 楓林步道
紀錄四:楓林步道也是在吉安的山邊路一帶,這裡是秋過境鳥重要的棲息地之一。看完赤腹鷹下山後,原本是要看一群大捲尾鬥嘴的,突然從一個我沒注意到的地方溜出了隻大冠鷲,立刻蹲低姿勢開始目視他可能停棲的地方。慢慢地接近,慢慢地等他,這一次等待,我們彼此觀察了近1個小時,從陰天變成小雨,大概看我不停吃餅乾,牠也餓了,所以不讓我繼續觀察,牠先換了一次棲息地後就沿著山勢向南而去。
[型態特徵]
體型及羽色變異頗大,體長41-76 cm,體重420-1800 g,翼展123-155 cm。台灣亞種體長約70 cm。嘴鉛黑色,眼、眼先、蠟膜和腳黃色。頭上有黑白相間的扇形羽冠,大冠鷲之名因此而來。體色為黑到深棕色,胸腹有白色斑點,尾羽黑褐色,中段有白色橫帶,極為醒目;飛行時,翼下飛羽黑褐色,有明顯之白色寬橫帶。飛行時翼面下接近末端的白色翼帶及尾羽白色橫帶是最大的特徵。
亞成鳥:身體羽色較淡,頭部較白。
[生態習性]
以爬蟲類為食,特別是蛇。也吃鼠類及鳥類。通常在森林邊緣的突出棲枝上等待地面上或樹叢中的蛇類出現,然後短距離的飛撲獲取獵物。飛行時常發「忽-忽-、忽溜、忽溜-」的聲音 ;3-5月繁殖,可觀察到帶著鳴叫聲的成對盤旋、波浪狀飛行、提供食物以及頭為下壓,翅膀拱成圓弧抖動等展示行為。營巢於7-12公尺的樹上,由雌雄鳥共同搭建,以樹枝為材料。產卵1顆,雌鳥孵卵,約35日孵化。幼雛身被白色絨毛,由親鳥共同餵食。育雛期60天。
[棲地環境]
大冠鷲所屬的蛇鷲屬(Genus Spilornis)共有6種蛇鷲(Serpent Eagle),除了大冠鷲分佈範圍廣大,其他種皆生存於東南亞島嶼中。大冠鷲區分為21個亞種,分佈於琉球、台灣、海南,中國東南、西南,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到尼泊爾,蘇門答蠟、爪哇、婆羅洲等地。分佈於本地的屬於台灣亞種-S. c. hoya,屬於不遷移的留鳥。
[面臨危機]
棲地改變、獵捕、殺蟲劑及農藥的過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