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008

白腹秧雞(White-breasted waterhen)

白腹秧雞也稱作「白胸苦惡鳥」,閩南語俗稱作「苦雞母」,翻遍所有以中文介紹鳥類的書籍中,連形容他的叫聲都是用「姑惡~~姑惡」、「苦惡~~苦惡」的字眼,雖然很傳神,聽起來的確是這樣,但是他的名子裡始終脫離不了「苦」、「惡」兩字,總有著悲慘的感覺。

而民間也因為他的絕慘而連綿不覺得哀叫而流傳了相關的傳說故事,一則是關於婦人等不到親生而子回家過度悲傷因病而死,因而化身為苦雞母整天「苦啊~~苦啊」鳴叫;另一則故事則是受盡折磨的小媳婦,因希望化身為自在的小鳥而投湖自盡變成美麗但苦叫的白面仔水雞。

白腹秧雞(2008-06-29利澤)0090
2008.6 宜蘭五十二甲田邊
紀錄一:夏季不是候鳥的過境期,所以宜蘭五十二甲溼地並沒有秋冬的候鳥及過境鳥。來此走走一方面是來看看鳥點路線,一方面也希望來蒐集這裡保存的風箱樹。雖然Google地圖有標,但是我沒使用GPS座標定位,純粹只是開車繞繞,放暑假的兜風嘛!! 雖然沒啥鳥可拍,但是大中午時分卻出現了白腹秧雞的叫聲,而且距離很近,就在車門邊,於是把車熄火,就在烈日太陽下稍微等待著。沒多久,草叢裡鑽出了隻白腹秧雞,但是因為鉤到了線,只剩一隻腳能勉強跳躍著行走,很想幫牠解開繩子,但一種使不上力的無奈充滿心中,很感慨。

 

白腹秧雞(2008-12-08鯉魚潭)4119

白腹秧雞(2008-12-08鯉魚潭)4122 
2008.10 花蓮鯉魚潭
紀錄二:白腹秧雞雖是普遍存在各地普鳥,但是想要好好看看牠的活動其實難度頗高。因為生性機伶害羞的牠們,通常只在晨昏活動,而且像老鼠一樣,喜歡沿著邊邊行走,一發現不對勁可以立即躲到掩蔽物裡頭去。行走時也是低著頭,謹慎的踩下每一步。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台灣鄉土鳥誌》

[型態特徵]
體長33cm,背面從頭頂至尾尖、兩翼都呈灰綠色,下腹及尾下為橙紅色。嘴及腳為土黃色,上喙基部則為紅色,額、臉及腹皆為白色,與背面形成鮮明對比。幼鳥全身被黑色絨羽,嘴腳全黑。

[生態習性]
在台灣普遍性留鳥,台灣之外亦見於華南、海南島、柬埔寨和摩鹿加群島等。叫聲嘹喨,繁殖期叫聲更響亮,常「苦哦─苦哦」的叫著,彷彿在抱怨什麼。主食水邊昆蟲、蜘蛛,或草葉、種子。喜獨來獨往,常出現於水田邊,或近水竹林、溼地邊緣。築巢於灌叢內或樹叢竹林中。腳掌大,可在水草及泥地行走,善走不善飛,偶爾在水中游走,行進時有翹尾羽的習慣。生性羞怯機警,遇警時會迅速奔入密叢,情急下會飛起,但距離幾十公尺後即落下。飛行時,會伸直頸部,兩腳拖在下方,因腳掌大且重,飛行速度慢。

[棲地環境]
平時不常飛翔。通常單獨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稻田、沼澤、池塘、溝渠或淺湖地帶,或無污染之溪流畔覓食、遊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