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9 宜蘭塭底 。整體外形似黃足鷸,但嘴喙明顯上翹。
2009.5.9 宜蘭塭底 。夏季繁殖羽,背部可見明顯之肩羽軸斑。
[型態特徵]
體長約23cm,整體羽色及外型似黃足鷸,惟嘴略長且嘴喙往上翹。腳橙黃色。
繁殖羽:嘴灰黑色。背面灰色,略帶褐色,肩羽軸斑黑色呈線狀,從後面看像X形。眉斑及腹部均為白色,頸側、胸側有灰褐色斑紋。
非繁殖羽:嘴黃色,先端黑色。背面鼠灰色,眉斑、腹部白色,頰、頸側、胸側有不明顯之縱斑,飛行時次級飛與末端白色。
幼鳥:大致似成鳥非繁殖羽,但背部具淡色羽緣,頰至上胸有灰褐色縱斑。
[生態習性]
繁殖於俄羅斯北部(達北緯70度)、歐洲東北部、西至芬蘭;冬季南遷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群島、婆羅州、巽他群島、澳大利亞以及塔斯馬尼亞等地方避寒。在臺灣為春秋兩季普遍的過境鳥,春季之過境鳥較秋季多;數量多且常見。常成小群活動,或混在濱鷸或黃足鷸中覓食活動。喜食鞘翅目類中的昆蟲。飛行時振翅迅速且身體成水平線。
[棲地環境]
棲息於海邊、溪口的泥沙灘、堤內之廢魚塭、濕地草原等。
以上資料參考自台北動物園全球資訊網、國立鳳凰谷鳥園、《台灣野鳥圖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