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2009

小雲雀(Oriental Skylark)

小雲雀(2008-06-15太昌)0045 小雲雀(2008-06-15太昌)0024 小雲雀(2008-06-15太昌)0036

小雲雀(2008-06-15太昌)0037
2008.06.15 花蓮太昌 
記錄1 誤闖民宅的小雲雀
清晨起床,想看看對面蓮霧樹上黑枕藍鶲,搞了半天,只聽的到他們清爽的對談聲卻不見蹤影。就帶著鏡頭外出走走。先是在後門拍了斑文鳥和橙帶藍尺蛾,接著在附近玉米田看看烏頭翁,想說,那來去上次傍晚見到番鵑的民宿看看,能不能再見到番鵑。這家民宿叫"三采吉光家",剛開始蓋之前,還不知道是要幹麻的,只知道台灣的農地正被大量切隔,農發條例讓農地不農用,搞休閒,搞觀光,我實在難以理解,這有啥遠景???

這家民宿門口除了廣大的押花地坪停車場之外,就是一大片約250坪的台北草草皮,常常引來斑文鳥以及泰國八哥在地面啄食草仔。今早走到這來,確是空空如也。我正對著嵐鎔說出"今天鳥真少",一轉頭,ㄟ,是隻沒見過的鳥,一邊看他一邊想,鷚吧!!大概是什麼大花鷚之類的。管他,先拍在回家查。整的觀察與拍攝的過程中,覺得其實他還不太害羞,可以慢慢走進觀察他,不過他步行速度蠻快的,看他走路的樣子,就讓我想到其他大型的鳥類,像喜鵲、雞等,走路時脖子都會往前伸直,動作好像都蠻好玩的...

回到家之後比對圖鑑,我也一直以為是大花鷚,直到po到傾聽自然裡經過許多高手前輩的阿偉、鳥癡、冷點等前輩的指正與說明,終於注意到大花鷚與小雲雀的3點差異。

以下差異由阿偉兄提出:

1. 小雲雀有冠羽大花鷚沒有
2. 小雲雀背部花花黑黑的,大花背部顏色較淡偏黃褐色而且斑紋比較稀疏
3. 小雲雀嘴粗而尖成錐形,大花的嘴比較細長

小雲雀(2008-10-24七星潭)1447
小雲雀(2008-10-24七星潭)1448 2008.10.25 七星潭
記錄2
聽說七星潭附近的大草皮很容易見到小雲雀,所以趁著放假清早來七星潭看鳥時,也特別地留意週遭的小雲雀。整體感覺上,這裡的小雲雀的確數量很多,侷限集中在七星潭大停車場到德燕漁場中間一段的草皮上,這段草皮由於人工化草皮(假儉草和台北草)比較少,多了很多其他禾本科、菊科的植被,除了食物來源豐富,草的高度也比較長適合小雲雀這地棲性鳥類躲藏,所以數量較豐。


小雲雀(2009-05-29七星潭)1712高聲鳴唱
小雲雀(2009-05-29七星潭)1716進行沙浴。
小雲雀(2009-05-29七星潭)1724豎起冠羽的模樣
2009.5.29 七星潭
記錄3
上次來七星潭看小雲雀是去年冬季,已經距離了半年多。這次來這塊草皮剛好還沒遇到割草,草都蠻高的,雖然小雲雀可以躲藏,但相對地若他們不願意挺直身體,那也容易被草隱藏注,不易見到。隨著時間慢慢接近中午,小雲雀除了吃草籽、嫩芽、花蜜之外,還會在草皮上裸露地中挖個坑進行沙浴。沙浴的時間大約3~4分鐘,整個過程大約就是蹲坐下,抖動身體及翅膀,站直身體瞧瞧姿勢,蹲坐下,抖動身體及翅膀等連續性的動作。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

[型態特徵]
體長約15cm,頭黃褐色帶有三條黑褐色縱斑,羽冠黑褐色。背部褐色,有黑褐色軸斑。尾羽灰褐色,外側白色。後爪長

[生態習性]
通常單獨活動,於地面快速奔跑,一面曲折前進一面捕食地面之小型昆蟲及種仔。警戒時冠羽會豎起。能直線上飛並在定點振翅。

[棲地環境]
分布於南亞至東亞。在台灣通常出現於低海拔平地之空曠草原、旱田。

5/30/2009

無尾鳳蝶(Papilio demoleus)

柑桔鳳蝶(2009-05-27花蓮高農)6369柑桔鳳蝶(2009-05-27花蓮高農)63712009.5.27 花蓮農校蝴蝶生態園區

[型態特徵]
大型蝶種,展翅約7.0~8.0cm。雄蝶前翅接近三角形,後翅外緣呈輕微波浪狀,不具尾狀突起,故又稱無尾鳳蝶。雌蝶體型較大,前翅翅形較為寬圓,外觀與雄蝶相近,後翅內緣無明顯性徵。

[棲地環境]
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阿拉伯、中亞地區、新幾內亞、澳洲東部及非洲等地區均有分布。台灣全島都市、平原到低平山區均有分布。

[寄主植物]

  • 芸香科柑橘類果樹
  • 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小彎嘴畫眉(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小彎嘴畫眉(2008-06-30宜蘭東港)0004 2008.6.30 宜蘭壯圍 
第一次看到小彎嘴,是在花蓮的楓林步道;第二次呢,是在鯉魚山步道;第三次,也就是拍到的這次,則是在宜蘭公館-東港之間的步道。這裡的海岸次生林裡,棲息著許多小彎嘴畫眉,總是三兩成對的在這裡活動,顯而易見。雖然,性情一樣羞怯,但是,數量多,看到及拍到的機率自然大大提升許多。這兒拍鳥,真是喜悅的事情。

小彎嘴(2009-05-20鯉魚山)1210 2009.5.20 花蓮鯉魚山
拍鳥的次數隨著時間不斷地增加,但是看到小彎嘴好像並沒有明顯提升,聲音是一直有聽到,但卻沒有什麼機會碰到。09年上山找八色鳥的幾次路程中,其中ㄧ次的回程就在半路上的枯木遇到了小彎嘴,他在做什麼呢?原來,他來這撕ㄧ些木材纖維,準備要做巢啦!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型態特徵]
體長21cm,嘴常而尖略向下彎,後頸及兩側至上背栗褐色,頭頂、背至尾羽、亦為深褐色,有明顯白眉線及黑色過眼線至後頭,喉至上胸潔白色,下胸至腹部有暗褐色縱斑。

[生態習性]
性情害羞不易見,以小群於灌木或草叢中活動,不善長飛,常跳躍行進或短距離飛過。以昆蟲、植物之果實、種子為主食。築巢於樹上、草叢中。 喜歡鳴叫,發出嘹亮悅耳似「都、都、都」或「嘎歸— 嘎歸—」之聲。

[棲地環境]
台灣特有亞種。主要棲息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下層山區樹林地帶。

山紅頭(紅頭穗鶥)(Red-headed Tree Babbler)

DSC_0091

拍到這隻山紅頭,算是意外吧~
這小傢伙的速度實在快,不太愛休息,總是ㄧ個勁兒的跳躍轉動。倒是牠的叫聲,我常聽到。牠的叫聲有兩、三種,一種是 「嘟..嘟..嘟」,這是繁殖期才有的聲音。我比較有印象的是平時的「就..急~~~」這種叫聲,常常可以在山邊樹叢中聽到這種聲音。只是幾乎是只聞其聲,若不特意埋伏等待,我那逐漸退化的視力是根本看不見這個小傢伙。

山紅頭(2009-05-16鯉魚山)6015
2009.5.16 鯉魚山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

[型態特徵]
背面大致為橄褐色,頭上紅棕色。嘴暗褐色。臉部淡黃褐色,喉至腹為黃色,夾帶有灰色羽毛。雌雄鳥同色。

[生態習性]
常小群在森林底層之濃密草叢中活動。天性活潑善動,穿梭在草叢間,不易觀察。飛行高度低,飛行距離短,可在草莖及末端枝枒上攝食昆蟲或種子。腳強健,善跳不善飛。在枝椏上以跳躍或側跳方式移動,也會倒吊在細枝上啄食。

[棲地分布]
普遍留鳥,生活在中低海拔山區森林下層及灌木叢中。

5/29/2009

珠頸斑鳩(Spotted-necked Dove)

珠頸斑鳩(2008-04-04台北)0011

珠頸斑鳩(2008-04-04台北)0012
2008.4.4 台北車站 
珠頸斑鳩是非常常見的鳥類,即便是在熱鬧非凡的台北車站,也可以輕易見到並拍攝。這鳥不太怕人,尤其是台北的珠頸斑鳩,更是習慣人的走動。實在是練習拍鳥的好對象。

斑頸鳩(2009-1-22植物園)5633
斑頸鳩(2009-1-22植物園)5635
2009.1.22 台北植物園
除了火車站之外,台北植物園著名的松鼠步道區也是觀察珠頸斑鳩的好場所,她們在此表現得更是落落大方、平易近人。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型態特徵]
全長約28cm,比一般家鴿稍小並苗條些。頭、頰、頸部淡紫灰色,頭頂灰色,胸腹淡葡萄色。頸側有黑底白斑的頸輪。翼淡褐色,有白色麟狀紋。

[生態習性]
是平地與低海拔鳥類,以植物種子、果實等為主食。飛行速度快,呈直線。一般築巢在樹上,偶爾會在岩石上築巢,雌雄皆抱卵,育雛時,會先將食物半消化後才吐出以餵食幼鳥,稱為鴿乳。叫聲為連續之「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ㄍㄨ」的鳴叫聲。常成小群覓食,不太怕人,當人走近時,才飛上樹林,飛行時可見尾巴呈扇型及明顯的白邊。

[棲地環境]
廣泛見於全島平地至中海拔地區之公園或居家附近。

綠斑鳳蝶(Graphium agamemnon agamemnon)

綠斑鳳蝶7951綠斑鳳蝶79762008.8.28 南投埔里 

[成蟲型態特徵]
翅展大約60~7omm,屬於中型蝶。雌雄的斑紋相同,不過雄蝶後翅內緣反折部份有灰黃色的絨毛性特徵,而雌蝶沒有這性特徵,但尾狀突起較長且明顯,其體型也較雄蝶大了些許。在前翅方面,表面之前緣、中央帶 、中室、和亞外緣這四列縱同橙紅綠色斑,後翅表面斑紋及顏色與前翅相同。

[棲地及分布]
目前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東部地區, 尤以恆春半島知本山區數量較多。本種除台灣、菲律賓外,中國大陸、印度、中南半島、印尼、澳洲北部等地另有亞種分布。

[寄主植物]

  • 白玉蘭( Michelia alba DC. )
  • 含笑花( Michelia fuscata ( Andr. ) Blume )
  • 烏心石 ( Michelia compressa ( Maxim. ) Sargent )
  • 番荔枝 ( Annona Squamosa L. )
  • 三剌番荔枝( Annona muricata L. )
  • 鷹爪花 ( Artabotrys hexapetalus ( L.F. ) Bhandari)
  •  恆春哥納香( Goniothalamus amuyon ( Blanco ) )

5/27/2009

紅冠水雞(Common Moorhen)

紅冠水雞(2008-07-04植物園)0380
2008.7.4 成鳥。台北植物園

紅冠水雞亞成(2008-07-04植物園)0482
2008.7.4 亞成鳥。羽色淺褐色,額板淺紅色。台北植物園

紅冠水雞(2008-09-12豐坪)0012 2008.9.12 成鳥帶著即將成熟的亞成鳥一起行動。花蓮豐坪

_DSC0107  _DSC0178
2007.1 互相理羽的親密行為
寒假回台北途中,大清早就跑到宜蘭大湖繞繞,但因為要繳門票費索性作罷,四處繞繞來到勝洋水草外的水池邊,看現了ㄧ群正在休息中的紅冠水雞以及小水鴨,不時進行著理羽以及捕食等工作。慢慢地,有ㄧ對水雞向著池邊游動,然後兩兩相望,接著便是互相理羽的行為,瞧牠們,多舒服的感覺。

紅冠水雞(2009-03-22礁溪)8414 2009.3.22 築巢孵蛋。宜蘭礁溪

DSCF0304
DSCF0286
DSCF0273 2009.5.26 落難的雛鳥
_DSC1554
_DSC1586
_DSC1587 2009.5.27 野放記

可能是梅雨鋒面突然帶來的豪大雨,也可能是因為校園內的野貓攻擊,園藝科的學生在校園內教育農園路上撿到一隻模樣可愛極的小黑雞,偌大的腳掌配上迷你的小雞翅,加上一對圓滾滾的大眼珠真是可愛極了。學生在傍晚放學前送到我這來,臨時接到救難任務的我,只好先把它跟另一隻落難小鳥"小烏"ㄧ起放在鳥籠裡,回到家後我把小黑雞移到撲滿乾草落葉的紙箱中。非常膽怯的小黑雞不吃不喝,為了避免他四肢無力,只好扳開他的嘴巴為了一些飼料和蟲隻,打算先撐過一晚,隔天再帶去找到巢位野放在附近。

今天天下午趁著聯課活動會結束後的空檔時間,帶著小黑雞來到農經科的水池邊野放。岸邊的小黑雞不斷地發出鳴聲呼叫成鳥,不一會蘆葦叢中就有動靜,一隻公的成鳥探出了頭來,也發出響亮的聲音呼喊著,但是小黑雞似乎搞錯了方向,反而往另外一邊划水而去;公鳥呼喊沒成功,又躲回草叢中,從另外ㄧ邊鑽出來後游到水池中繼續呼叫。
在親鳥不斷地導航下,小黑雞終於找對方向,重回爸媽的懷抱。
 
以下簡介參考自 行政院新聞局生態保育網
[形態特徵]
體長33cm,全身羽毛呈黑色,嘴紅色,嘴先端為黃色,嘴基連接紅色額板。腳為黃綠色,翼暗褐色,體側有一列白斑,尾下覆羽兩側為白色。雛鳥全身烏黑,額頭有鮮明之紅點,由親鳥帶領覓食。

[生態習性]
台灣普遍之留鳥。雜食性鳥類,主食水草及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與部分植物嫩芽。築巢在水邊密集草叢或灌木叢裡,或於水上植物、浮土上或水面蘆葦叢中。繁殖期從4~7月,一年可產兩窩,每窩3至7顆佈滿紅斑之蛋,親鳥輪流孵蛋。善游泳,也善於潛水,會在水底抓著沉水植物行走;浮游水面時常翹動尾羽,露出尾部兩塊白色覆羽,悠閒而自在。不善飛,因此甚少展翅起飛,只見其沿水面邊跑邊飛,短距離飛行時,伸長頸部,拖著雙腳。性羞怯,遇警時只露出鼻孔部分在水面,不易被察覺,或迅速躲入密叢中。

[棲地分布]
為生活於池塘、湖泊、沼澤地等溼地環境或河邊植物叢裡。常單獨或零星於溼地邊緣或開闊水域活動,但不出現在河流。

5/25/2009

台灣擬啄木/五色鳥(Taiwan Barbet)

根據新版的台灣鳥類名錄,一般慣稱的五色鳥重新分類後,更名為台灣擬啄木,並且提升成為台灣特有種。全文請見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22/78/1jxql.html)羽色以翠綠色為主的擬啄木,常出現在較高的樹枝,由下往上方樹冠層尋找本來就不容易見到,再加上他有絕佳的保護色,要看清楚是要一點運氣與眼力。但是在郊外,"ㄉㄡ....ㄉㄡ...ㄉㄡ..."的叫聲常常不絕於耳。由於這種聽起來很像和尚敲木魚的叫聲,再加上身上的繽紛色彩,所以得到「花和尚」的外號。擅長以粗壯嘴部敲擊樹幹的牠們,一般都是在樹幹上挖洞或是利用現有樹洞築巢。
五色鳥(2007-01-14壽豐林場)0104
2007.1 花蓮壽豐林場
紀錄一
來到花蓮農校後開始準備進行一些基本的調查,花蓮市校區的資料大致已調查的差不多了,壽豐林場100公頃確總是停留在部分地區。因為林場承包商清除蔓澤蘭並且持續造林,造林步道才開始有點痕跡。在寒假前一周的週末,沿著小徑獨自爬上山,聽著鳥聲躲在附近。不一會,就出現隻五色鳥,真是個好收穫。

 五色鳥0360
2008.8 兆豐農場

五色鳥7060
2008.8 兆豐農場

五色鳥7102
2008.8 兆豐農場

五色鳥7115
2008.8 兆豐農場
紀錄二
兆豐農場的樹上,一隻五色鳥努力的啄著樹洞,我和嵐鎔就這樣近距離的看著牠,賣力演出。

五色鳥(2008-10-17社頂公園)9071
2008.10 墾丁社頂
紀錄三
社頂的雀榕除了吸引到紅頭綠鳩之外,也引來了隻非常不怕人的五色鳥,牠跟紅頭綠鳩一樣,就是站在枝頭上隨著風吹枝條而搖擺,比較好的是,牠露臉的意願比較高,真是配合度高的麻豆。

五色鳥9561 五色鳥9592 2011.10.15 棲蘭森林遊樂區
紀錄四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行政院新聞局生態保育網
[形態特徵]
體長20cm,嘴粗厚且短,上嘴略長於下嘴,嘴鬚發達,黑色。腳鉛灰色。除了綠色身體外,頭頸間有黃、藍、紅、黑、綠等色彩,故名為五色鳥。眼部有一道黑粗的眉斑。依照全身比例來看,頭部顯得較大。
[生態習性]
其鳴聲有如敲木魚,且身穿五色彩衣,因此有「森林中的花和尚」之封號。雜食性,以漿果、果實、昆蟲等為主食。春夏季節繁殖,喜築巢於枯樹樹洞中。每窩產3~5枚帶有光澤的白色蛋。由於兩翼短圓,只能作短距離飛行,因此常停留在高大喬木上層枝葉間,由於羽色除頭頸的五色彩粧,全身翠綠,在綠葉叢中為極佳保護色,隱密不易被發現。
[棲地分布]
分布於海拔2,500m以下之闊葉林、雜木林或次生林中上層,為台灣普遍之特有種留鳥

5/24/2009

頭烏線(Gould's Fulvetta)

頭烏線7184
2008.10.10 楓林步道
記錄1 第一次相遇 
坦白講,我對這隻鳥還來不及觀察,只聽到後方有聲音我便轉頭準備對焦,就看到一隻小不點攀在枯枝上,沒一會就溜走了...回來從電腦上看,還真認不出來,請教了前輩才知原來是頭烏線的幼鳥。

頭烏線(2009-05-16鯉魚山)5994
頭烏線(2009-05-17鯉魚山)0956
頭烏線(2009-05-17鯉魚山)0987
頭烏線(2009-05-17鯉魚山)0990
頭烏線(2009-05-20鯉魚山)1110
頭烏線(2009-05-20鯉魚山)1126
頭烏線(2009-05-20鯉魚山)1130
頭烏線(2009-05-20鯉魚山)1160
2009.5.15~5.20 鯉魚山
記錄2 不再陌生的頭烏線
2009年5月份,常到市郊的山上去碰運氣,想一探八色鳥之美,連續去了好幾次都沒見到,反倒是ㄧ直見到頭烏線、朱鸝兩種以往見面次數較少的山區鳥類。
尤其是頭烏線,在山區溪溝裡的地被植物如竹子、山蕉、冷清草鑽來鑽去,偶而露出個頭來大方的站在十頭或竹枝條上,驕傲的張開喉嚨唱出悅耳鳴聲。這幾次密集的見到他們,我想,日後我再看到一定不會再忘了!!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型態特徵]
體長13cm,頭至背大致為褐色系。成鳥頭側左右各有一道延伸至頸後的黑色縱紋,為明顯的辨識特徵。臉部頸側胸側為灰褐色,眼周圍橙黃色。喉至胸灰黃褐色,腹污黃白色。

[生態習性]
台灣特有亞種,在台灣普遍分布於低山區闊葉林或次生林之留鳥;小群活動,大抵2~5隻成小群聚集。性羞怯,隱匿不易見,總是躲在草叢或地面雜木蔓藤中,謹慎地在地面穿行,發出一連串長圓潤悅耳的俏皮哨音:「是誰打破氣球?」「是誰打破氣球?」。食物以昆蟲以及其幼蟲為主,喜愛野果、雜草嫩葉與種籽等。

[棲地環境]
一般出現在出現於海拔1,800m以下山區的闊葉林下層的灌木草叢或次生植物中,通常棲息於近地面樹叢,在濃密蔓藤以及雜草之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