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 吉安
紀錄一
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那是個不可思議也不可多得的近距離接觸~~
從住家後方山上的陡坡緩緩溜下山,就在右手方停棲著一隻背對著我的猛禽,他老兄很鎮靜,倒是我嚇個半死,我好怕任何的舉動,會讓他感到威脅而立刻溜走。
緩緩地把機車架在藤蔓植物遮蔽之中,輕輕地架起了像機。
透過鏡頭,我發現,牠也在看我(這傢伙挺可愛的嘛!!!)
先是偷瞄我,接著擺頭90度,後來甚至轉了150度,呵,差點跟貓頭鷹一樣,然後又慢慢地轉了回去。
我們就這樣靜靜地守著彼此的地方,甚久。
大概他發現了獵物,就在短短的1秒內的時間,無聲息地滑翔溜出去,消失在林中。
果然是森林裡的飛行高手。
2008.9.20 鯉魚山
紀錄二
08年秋應該是天候很糟的一年,接二連三撲台的颱風,影響著全台氣候,9月只有上半個月是好天氣,下半的月幾乎是灰矇矇的。想上鯉魚山拍個赤腹鷹,結果拍沒幾張,倒是拍到了鳳頭蒼鷹幼鳥(感謝yoyoknight的指正)
蓬鬆的尾下覆羽
2008.10 花蓮溪口山區
紀錄三
陰霾的天氣讓溪口的山區吹起了東北向的陣風。在拐彎的山路上頭有一塊略平整的坡地,這裡向西可鳥瞰花蓮大橋及花蓮市區,向東可以看向無邊際的太平洋,向東北方則可以見到出海口的景觀,真是迷人的展望點。站在這,不時可見猛禽掠過,隼、鷹、鵰等相繼在此滑過。
一隻鳳頭蒼鷹就在這樣耳邊刮著風響的情形下,悄然地站上了枯枝,但是偌大突騖的身影似乎無法隱藏,立即就引來了巨嘴鴉的不滿。巨嘴鴉開始撲向牠想把牠趕離自己的地盤。體型相近的兩者爭鬥了好一會,鳳頭蒼鷹選擇了離開,轉移到稜線另一端的獨立枯枝上監視的東向坡的動靜。
2009.1.22植物園
紀錄四
在這都市之肺的黑板樹冠上,就這樣棲著一隻鳳頭蒼鷹,也許牠對來往人車聲早已習慣,只是冷靜地等待獵物的出現。
2009.3.28東華大學
紀錄五
終於拍到鳳頭蒼鷹飛翔的姿態,而且就在空曠的校園裡,沒有樹林的掩蔽,成鳥與亞成鳥就在頭頂的不遠處持續盤旋著,真是太令人著迷了!!可惜的是 ,沒有搶到起飛的那一瞬間,實在毫無徵兆啊!!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猛禽觀察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
[形態特徵]
雌雄鳥體色相近,雌鳥體型略大於雄鳥。雄鳥全長41 ~ 43cm,雌鳥全長45 ~ 48cm,翼展 70 ~ 90cm。
成鳥:嘴黑色,蠟膜橙黃色,眼金黃色或橙色。頭、後頸、頰為鼠灰色,有短冠羽。喉部白色,中央有一黑色縱斑。背部大致灰褐色,尾上覆羽淡褐色,末端白色;尾羽四條暗褐色橫斑。胸部白色,有暗栗色縱斑;腹部白色,有暗栗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腳黃色。
亞成鳥: 眼淡褐色;全身大致褐色,腹面顏色較淡,腹部縱斑呈心形。
飛行時特徵:
1.尾長,尾端圓,合攏時呈棒狀,張開呈扇形,尾下覆羽甚白且膨鬆,飛行時會外翻至尾基兩側。
2.翼型較短、後緣圓凸,指叉不明顯。
3.盤旋時雙翼水平,但會有下壓成倒V形的動作。鼓翼快而淺。飛行中會有下壓迅速抖翅的動作。
[生態習性]
鳳頭蒼鷹分類上屬於雀鷹屬(Accipiter spp.),世界上的50多種雀鷹屬鳥類都是以其優異的林間穿梭飛行能力見長。平時喜於林間隱密處埋伏,伺機獵食環頸雉、赤腹松鼠等體型比牠大的獵物,亦會捕食其它中、大型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等。對同類猛禽之攻擊性較強, 有防衛領域之行為。繁殖期為3~9月,築巢於河谷或山溝附近上密下疏森林中的大樹上,以樹枝架疊成平台狀的巢。
[棲地分布]
台灣特有亞種。其他10個亞種分佈於印度東北、西南、斯里蘭卡,中國南部、海南,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南部等地。在台灣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 2,000m以下之闊葉林或開墾區中,偶爾出現在都會區有濃密大樹林的公園 中 。 棲地遭受人為開發、破壞而有破碎化的趨勢;此外亦有獵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