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2 嘉義鰲鼓。倒立覓食中的琵嘴鴨群
[紀錄一]
趁著到嘉義參加研習的機會,清晨4點多起個大早到鰲鼓溼地一趟,因為在7月暑假一行時對於溼地的美景印象深刻尚不能忘懷...我想若不把握難得的出差機會,實在太可惜了。
溼地裡最先迎接我的,仍是成群的鷺鷥群,大中小白、蒼、夜、栗小等,不是高掛防風林枯木枝頭,便是在馬路堤岸上排排蹲著。
退居在後方的是水鴨群,估計有1萬多隻,是由小水鴨及琵嘴鴨組成。琵嘴鴨雖是容易見到的普鳥,但出現在東部的機會很少,所以是我第一次見到,也算是個不錯的收穫。
2009.2.4 嘉義鰲鼓。雄鳥繁殖羽。
[紀錄二]
寒假來到嘉義鰲股。這次可是見到了雄鳥的繁殖羽。也許是這裡較炎熱,雄鳥換羽的時間較東北部快了些,上週在宜蘭塭底看到的琵嘴鴨語色還沒那麼漂亮有光澤。 2010.1.2 嘉義鰲鼓。雄鳥換羽中。
[紀錄三]
仍然是在嘉義鰲股拍攝到琵嘴鴨,而且距離比往年更近了。這次是雄鳥正在轉換中的繁殖羽,頭部的綠色像是褪色的水彩,少了點光彩,但是奇特的大嘴,還是很qute!
以下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
[形態特徵]
嘴大而扁平,呈匙狀。腳橙紅色。
雄鳥繁殖羽:嘴黑色,頭至上頸部暗綠色而有光澤,眼黃色。下胸至腹部為醒目的栗褐色。下腹白色,尾下覆羽黑色。飛行時,覆羽淡灰藍色,初級飛羽暗褐色;翼鏡暗綠色,上緣白色;翼下覆羽白色。
雌鳥:嘴暗褐色,周邊橙色。全身褐色,羽緣淡褐色,過眼線黑褐色。
雄鳥非繁殖羽:大致上似雌鳥,腹部及尾下覆羽為橙色;背部顏色較黑。
[生態習性]
冬候鳥,繁殖於歐洲、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新疆西部及北美洲西部;越冬時遷於英國、愛爾蘭、歐洲南部、長江中、下游以南至東南沿岸、亞洲南部、菲律賓、日本、非洲北部和東部、北美洲南部至墨西哥、夏威夷以及密克羅尼亞。度冬期間在臺灣,數量次於小水鴨;通常兩群會混在一起。白天在海邊、河口、濕地草原、沼澤等處休息。夜間則在濕地、沙灘或泥灘覓食。用鏟形嘴篩食,主要食物為水生動植物。
[棲地環境]
出現於河口、沙洲、沼澤、湖泊地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