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又稱為鶚(ㄜˋ),是一種以魚類為主食的大型猛禽類。《詩經》<周南關‧睢章>中所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語句中所提的「睢鳩」就是魚鷹。擅捕魚的魚鷹,有長腳趾及爪,銳利成鈎狀,腳趾的角質層成刺突狀特化,外趾可反轉,因此可以緊握魚頭,不讓獵物從腳趾間溜去。
2008.03.01 花蓮溪口
紀錄一
這次適逢今年寒流開始以來的第一個回暖日,天空終於變成藍色(本來才在計畫要去泡個溫泉去去寒意),既然放晴,那就不如去拍鳥吧。走到花蓮大橋下,正好見到兩隻魚鷹正在逆風向上游飛行著,由於逆風飛翔,所以身軀幾乎被氣流干擾著難以前進,形成定點振翅的景象,增加拍攝成功的機會,上面的第一張,還真像Swarovski Optic的logo。
器材使用心得
本次設備如下
- Nikon D200 + Sigma 500/f4.5 APO +Keoko Pro 300DG 1.4X + Gitzo 1325 MKII + Gitzo 2380 +台製平衡長板
- Nikon D80 + Nikon 300/f4 AFS + Velbon 640A
雖然魚鷹距離不算太遠,且體型夠大,但是不想後製時再裁切格放,所以我選擇犧牲解析度,於500鏡頭後再加入1.4X加倍鏡。要凍結飛行時的瞬間,追拍很重要,這時只能可恨Sigma 500這支沒有HSM,跑得慢了點。 300/f4 AFS這支雖然內製馬達移動速度快,但卻常找不到目標,看得到拍不到就是殘念。
Gitzo的腳架素來口碑很好;Velbon這支我覺得也不差,而且全收時長度短,攜帶非常方便。
2008.7.28攝於宜蘭無尾港
2008.09.27 花蓮溪口
紀錄三
希望能趁著颱風來臨前的大風雨,拍一些鳥片回家,來沒多久,就開始刮風下雨,已經在撤收了,突然後來飛來一隻魚鷹逆風朝著出海口前進,體型碩大的魚鷹,對抗強風更是吃力,只見他在風中不斷轉向雙翅以獲得平衡。這次用到Nikon D200機身接上Nikon 500/f4.o AFS鏡頭,又外加了Nikon 1.7X望遠鏡,鏡頭雖然升級到AFS,但是匆匆架上相機鏡頭,也來不及設定,背景也灰濛濛,還真是"鳥"片。
2008.10.25 花蓮七星潭
紀錄四
邀請美雲、思吟以及她的朋友起個大早一起到賞鳥,原本希望到知卡宣公園看看近來的冬候鳥灰翅山椒,但是上網一查才知道知卡宣要到早上八點半才開門,於是改去七星潭。看了藍磯鶇、雲雀以及上頭這隻溜滑板的魚鷹。
2009.2.6 新店廣興
紀錄五
這時全台鳥友都匯集此地瘋狂等待熊鷹,天氣陰的可以。初次來到廣興,也不知上哪看熊鷹,但是在潭邊看魚鷹、黑鳶是有限時間下的最佳考量。看著魚鷹近距離掠過眼前,很爽。
2009.11.29 宜蘭新南
紀錄六
這是2009年夏暑後第一隻見到的魚鷹。
2011.04.03 新店 廣興
紀錄七
原本打算到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看看春過境鳥,結果在國道3號南港系統往5號的途中遇上了大塞車,於是繼續往南開到新店,又來看看魚鷹。天氣比之前冬天來的時後感覺好,但是氣象預報在4/3下午大陸唪器團又報到,繼續轉陰。早上天空亮度還蠻高的,一度還很熱,但這時魚鷹也不太出來,一直到大約12點魚鷹出來的次數才慢慢增加,逐漸變成20分鐘可見一次,到了2點多已經縮減成10分鐘左右一次,有時可見2隻輪流在潭上空準備俯衝抓魚。但是可能是受到北風影響,只能見到背面俯衝的動作。有幾次運氣好,可以見到抓完魚後朝向岸邊飛來。
以下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台灣鳥類全圖鑑》、《台灣鄉土鳥誌》
[型態特徵]
雌鳥之體型較雄鳥大,雄鳥體長約54cm,雌鳥長約62cm。嘴、過眼線、後頸、背部黑色,頭頂具雜斑、胸前帶有深棕色斑塊,通常雌鳥較為明顯,其餘部分羽色白色。狹長的雙翅擁有白色的翼下覆羽,與白色的腹部,連成一個三角形的白色帶。飛行時從正面看來呈現「M」字型。
[生態習性]
由於爪彎曲且趾部具有突刺,加上可旋轉的最外趾,利於捕捉濕濕滑滑魚類為食,所以稱為「魚鷹」。抓魚時會以空中定點振翅、俯衝入水以爪捕魚。喜棲於高大突出之枯木或電桿頂端進食、休息或營巢。
[棲地環境]
魚鷹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各地的河川、湖泊、水庫與海岸,台灣不普遍的冬候鳥、過境鳥或留鳥。